日前,复旦大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函——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非共和国大使馆发来的感谢信。信中高度肯定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复旦法庭科学研究院在2025年非洲国际安保展中展示的先进技术与综合实力。
还特别赞扬了一个人——法庭科学研究院疑难案件证据分析中心主任刘世权。他为近期在南中国公民被绑架案件处置提供了及时的法庭科学技术支持,彰显中国智库的科技担当。“我馆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南非警察厅负责人听取刘世权(右4)等中方代表团介绍法庭科学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和成果
近期,南非连发多起针对旅南侨胞绑架案,一系列案件背后,一支来自复旦法庭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运用法庭科学技术和刑侦实战经验,配合南非大使馆进行案件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为保护中国公民在南非安全、维护中国在南非国家利益贡献复旦力量。
近日,好消息传来,一位绑架案中的同胞已平安归来。刘世权团队悬了一个月的心稍稍放下:“本意是带成果去南非参展,却在异国协助分析‘重案’”。
AI画像、DNA快检……
中国智造闪耀非洲安保展
展会现场图片
几小时锁定犯罪DNA,AI生成犯罪画像——这些过去只在科幻片中出现的技术,如今正成为警方的破案利器。
6月3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会展中心现场,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和中保华安组织了一批校企合作最新成果亮相Securex South Africa非洲规模最大安保展。
不少中国高科技都是非洲市场首秀,对标国际同类产品,这些“中国智造”兼具效率、速度与性价比,亮点纷呈:“便携式DNA快检设备,精准DNA检测仅需120分钟”;“指纹采集软硬设备与超高速指纹与掌纹比对系统”每秒可以检索比对上亿数据库指纹;“AI无人救生船”已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挽救了众多的生命,还有反恐阻拦设备、新一代的掌静脉识别系统、电子视频记录仪一体化平台等……
展会期间,南非豪顿省警察厅厅长汤米·姆汤贝尼中将听过中方成果介绍后表示,中国法庭科学技术与装备完全可以满足南非本土维护社会安全的需求,他就下一步如何合作提出了建议。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对此次参展非常支持,也派出代表前来参观考察,并组织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大使馆人员了解到,参展专家中有具有丰富法庭科学工作经验的复旦团队,其中刘世权主任具有多年刑侦办案经验,曾参与过诸多疑难复杂的重大刑事案件分析工作。结合前不久南非发生的一系列中国公民绑架案,大使馆工作人员当场邀请刘世权主任参与分析近期的绑架华人案件。
法庭科学全球担当,复旦科技千里驰援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接到使馆指令,刘世权开始对近期南非绑架案件初步分析。此时,距最新一起华人被绑架案已有几天,本地警方虽然持续开展侦查工作,但并非一帆风顺。
他清楚记得案件案情:5月底,南非某社区再次发生针对中国公民的绑架案,犯罪团伙精准锁定被害人下班路线,在其上车前的瞬间,四名绑匪同时下车将被害人挟持到其驾驶的车辆上,迅速逃离现场,现场仅留下两段1分钟左右的模糊监控视频。
次日,他就在大使馆人员的协同下,前往案发现场开展实地踏勘和征询目击证人等工作。
要想破案,几大难关摆在眼前——监控视频分辨率仅240P,车牌与人脸完全无法辨识;绑匪电话勒索语音由机械音生成,特征难辨;嫌疑车辆轨迹难以刻画;频繁使用通讯APP难追踪。种种线索破碎凌乱,外加跨国办案debuff叠满。
白天参展,晚上撰写案件分析意见,“那几天全靠团队时差接力。”刘世权口中的“团队”,是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近一年半建立的研究队伍,以及汇聚全国权威法庭科学专家团队,涵盖了从公检法系统到学界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
刘世权团队先后使用各类法庭科学技术以及串并案件分析等方法,针对南非绑架华人案件,形成多份专家意见提交给南非大使馆。
复旦与南非大使馆的这份合作,即使在刘世权回国后,也未曾中断。近期南非又连续高发针对中国女性的绑架案件,刘世权与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仍在继续为南非大使馆提供专业的案件分析意见、案件防范措施与法庭科学技术支持。
交叉学科培育拔尖创新人才,锻造平安中国利器
在感谢信中,大使馆特别提及:“期待贵校持续传播‘平安中国’等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这正是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的使命——将医理工文交叉融合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守护安全的中国方案。
“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依托复旦大学综合性学科的‘富矿’和庞大的人才资源库,打破学科交叉融合的壁垒,助力法庭科学创新成果的加速产出。”法庭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成涛教授强调。
复旦大学长期致力于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和公共安全事业,近年来紧扣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法庭科学领域持续深化布局。
研究院成立一年半后,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法医学和法庭科学拔尖人才,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于今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
“在既往的人才培养中,学法医的对法律了解的很少,学法律的对科学技术缺乏了解”,这实际上就造成了知识结构的脱节,不能适应当前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需求。李成涛表示学院成立后,希望通过交叉培养弥合学科的割裂。比如,拟考虑与法学院合作开设“法医法学”课程,与公检法系统合作开设“法医现场学”等,重新思考和设计培养方案,“未来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法庭科学技术、学习证据解读等知识,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则需掌握证据链背后的法律逻辑。”
截至目前,法庭科学研究院已与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表型组研究院等许多课题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用前沿科学加持实战,打造的技术协同攻坚育人平台。
在法庭科学研究院的疑难案件证据分析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布置得井井有条的案件讨论室,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疑难案件证据分析的思路。在这里,研究院接受各单位委托,将一桩桩疑难案件剥丝抽茧、条分缕析。
一旁墙上挂满了合作基地的授牌: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的铜牌旁,是研究院与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共建的“刑事证据运用实践基地”、与襄阳市人民检察院共建的“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实践基地。这种“实战需求-科研攻关-应用反馈”闭环已延伸至北京、上海、西藏等多个法庭科学实践基地,方便学生们从书本、实验室跨进“一线战场”,在实战平台上积累经验,再把应用场景内化为科研命题。
复旦与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的合作,是复旦法庭科学走向世界舞台的尝试。共同守护“平安中国”,这份友谊还将延续下去。
下一步,研究院将与大使馆在携手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谋划扩大“朋友圈”,与南非相关方面加强务实交流与协同发展,用科技之力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