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下午一点,我们乘车前往阿斯利康公司位于张江的研发中心参观。本次活动由复旦生命科学学院团学联主办和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身处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一著名的上海科创中心,阿斯利康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站在其张江创新研究中心前,欧式建筑风格极具现代性,让人能感受到企业源源不断的活力。
活动伊始,接待我们的陈经理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活动流程,顿时让人心生期待。然后我们穿过阿斯利康的员工休息区,宽敞整洁的环境处处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悉心关怀。我们来到一面大型展示墙前,上面以时间轴再现了阿斯利康长达百年的发展历史,不愧为行业巨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陈经理的详细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其实阿斯利康是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成,一家是瑞典的阿斯特拉,另一家则是英国的捷利康,所以现在的阿斯利康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研发总部则坐落于瑞典。捷利康原是帝国化工工业有限公司,后顺应时代发展,将旗下医药、农业化学和特种产品剥离,组建了一家独立公司。该公司成就非凡,曾凭借心得安(一种β受体阻滞剂)获得1961年诺贝尔奖。1994年时,研发出了易瑞沙,造福了无数肺癌患者。大致了解了阿斯利康的历史后,陈经理又着重介绍了公司在亚洲新兴市场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001年,阿斯利康在无锡建立了亚洲最大生产基地,2007在张江高科园区内建成中国创新研究中心。我们参观的中心则是2012年新建的,集亚太及中国总部、中国创新中心及部分全球职能中心于一体,宣告上海成为继美国威明顿、英国伦敦后,阿斯利康的三大全球地区总部之一。
活动第二部分则是一个15~20分钟的座谈会。座谈会的前半部分继续由陈经理向我们介绍阿斯利康的研发情况。这个研发中心有3项主要任务,分别是针对亚洲患者需要研发药物、转换科学及与中国高校、机构开展多层面合作。我们从中认识到了一种药物从最初筛选出药物候选人到最终产品上市、大规模使用需要经历长达10年的周期,期间还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只有1%~2%的成功率、活动还邀请到了阿斯利康转换科学小组组长顾博士为我们详细解答专业方面的疑问。同学们都踊跃提问,从对转换科学的研究范畴到公司招聘的要求,面面俱到。顾博士不仅耐心作答,还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求学经历与心路历程:她1990年从复旦大学毕业,之后飞赴美国深造,拿到博士后学位。毕业后担任了7年教授工作,与2007年回国出任现在的职位。与杰出校友的一番交谈,让我们对阿斯利康、对制药行业及个人发展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可谓受益匪浅。
活动的第三个部分更是激动人心,我们获得了进入实验室的机会。虽然并没有深入实验室,但我们还是亲眼见到了陈经理挂在嘴边的先进实验仪器。这台大型仪器能同时插接多个平台,由机械臂进行取样、分析等精准操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平均一天能处理200~300个盘,约1万个样本。除此之外,因为这一实验过程全由电脑记录数据,所以人为误差能降到最低。
时间飞逝,2个小时的活动也接近尾声。最后,我们在研发中心门口与陈经理和顾博士合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