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细胞也有大使命!近日,复旦上医团队用一场精准的“细胞乾坤大挪移”,为致命脑病ALSP(由CSF1R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按下“暂停键”!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7月10日14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彭勃、饶艳霞团队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曹立团队携手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通过替换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致病性小胶质细胞,成功阻断了CSF1R相关脑白质病(ALSP)在动物模型中的病程进展。该研究还首次揭示,由于携带CSF1R致病基因突变,传统骨髓细胞移植(tBMT)在ALSP特定病理背景下,机制上等效于该团队开发的小胶质细胞替换技术Mr BMT,能够实现小胶质细胞高效替换和神经功能改善。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了临床治疗研究,并在为期两年的随访中证实了该方法能够有效阻止ALSP患者病情恶化。研究首次证明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彭勃团队于2020年提出的小胶质细胞替换这一新型细胞疗法的临床有效性,并在全球范围内,围绕致命脑病ALSP治疗,首次实现从动物模型、遗传机制、干预路径到人类临床验证的全链条闭环,让曾被医学界宣判“无药可救”的
    2025-07-11 08:30195
  • “手术后没几天,查房时她突然对着我唱起了歌。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找到了一把钥匙。”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回忆起那个改变研究轨迹的瞬间——一位因中风失语的女患者,在接受功能重建手术后,意外解锁大脑的语言开关。历时7年探索,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牵头完成的一项创新性临床研究,初步形成以外周神经干预促进中枢功能重塑的特色治疗模式。仅需一场40分钟的外科手术,在近椎间孔水平切断右侧C7神经(下文简称:NC7),配合强化语言治疗,就能显著改善慢性中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该成果于6月2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下文简称:BMJ)上,题目名为:Right C7 neurotomy at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lus intensive 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versus intensive 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alone for chronic post-stroke aphasia: multicentre, ra
    2025-06-28 14:57991
  •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约占乳腺癌总体人群15%左右的三阴性乳腺癌,因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素有最“毒”乳腺癌之称。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已经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超过50%患者会发生免疫治疗耐药。如何能让这部分耐药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相关领域有待深入研究。 2025年6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该团队基于AI技术,整合52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多模态信息,首次明确非典型的抗原呈递肥大细胞(apMC)是抗PD-1免疫治疗效果发挥的关键因素,它可以激活肿瘤反应性T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2025-06-26 09:23808
  • 6月24日,上海高考出分。本周,全国各地高考分数也陆续浮出水面,复旦建校120周年特别版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就让我们一起揭晓她的神秘面纱。 开箱见百廿,一纸藏乾坤,当古籍函盒遇见智能芯片,当云南茶山连接复旦校园,2025级复旦本科新生,你们的录取通知书绝对会刷屏!欢迎你速速报考复旦大学!
    2025-06-23 21:583055


卡片 列表

文化校历

媒体视角

专家视点

通知公告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一线动态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