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初冬的朝阳,因着一份爱显得暖意融融,一位白衣天使自愿捋袖无私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而在另一家医院,一位白血病患者因他而看到了生命的曙光。11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刚(化名)医生完成了第一日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他成为了该院第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务人员,也是上海市第28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当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慰问表彰仪式,仪式上市红会领导向秦刚颁发了中华骨髓库荣誉奖牌、上海市红十字会荣誉证书和“博爱奖章”,团市委领导向秦刚颁发了“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证书,中山医院领导也给他送上了慰问品。
秦刚医生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名优秀的年轻主治医师,早在2005年他就埋下了爱心的种子,在当时中山医院发起的“主动奉献一份爱心,带给患者生的希望,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活动中,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秦刚医生积极报名,并与中山医院699位医务人员一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加入中华骨髓库以后,我就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准备。” 2009年骨髓库曾第一次联系秦刚,但之后受者再无音讯。今年7月,骨髓库再次初配成功后联系秦医生,这两次他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经过高分辨率配型成功,体检合格,11月8日秦刚住到了华山医院血液科病房,入院后通过注射动员剂,将存在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术,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造血干细胞。由于受者是一名青年男性患者,因此需要分别于12日和13日采集两次才能达到足量的造血干细胞供临床治疗使用。
“目前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总的来说能保证供者安全。”躺在采集室的秦医生神色轻快,并没有一丝担忧,相反他却很高兴。“配上很不容易,这世界上或许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救他。”
作为一个器官移植领域的医生,秦医生见过太多的患者在深切的期盼中等待着生命的一丝曙光,“我也在和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一起等待,所以我能明白那份期待。”在他自己所在的科室里,就曾看到一个原先患有白血病的患者因为另一个生命的爱和勇敢彻底获得了治愈。“也有等不到的,我认识的一个同行患白血病后,由于找不到配型最好的捐献者,最后遗憾离世。” 他也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加入骨髓库。目前,或出于对患者的理解,或出于对医学的了解而顾虑更少,真正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有许多是医务人员。
捐献当日,秦医生的家人也悉数在他身边陪伴、鼓励他。问起他的家人有没有顾虑,秦医生说,家人都很支持我,特别是我的父母和妻子,我很感谢他们!
在秦刚医生的社交网络里,有朋友“赞”秦医生在伤医事件频发的时候,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依然在奉献自己,觉得他太了不起了。秦医生则说,虽然这些暴力伤医事情让我们感到痛心,但我们决不会意气用事,作为一个医生要对得起患者的性命相托,即使别人不理解你,也要坚持做对的事,服务好患者。
秦刚医生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刻苦勤奋,临床技术水平高超,曾在中国青年医师技能大赛获得过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他也一直热心社会工作,曾参加由卫生部指派组建的“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进行医疗援助,在当地他的急诊病人最多,连续熬好几个通宵为患者手术。秦刚医师曾荣获“复旦大学优秀团干部”称号,是青年医师的楷模。
秦刚医生以自己的善举书写了“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优美篇章,用爱心演绎了非凡的人生。愿我们能有更多的人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真诚的爱心,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