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8日,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中心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十三届《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高级研讨与教师培训班,来自16个省市的50多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全程参加了本次培训。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本院内科教研室主任陈世耀主任医师,代表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中心主持了开班仪式。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形式,将互动教学与示范贯穿始终。Meta分析方法学教学及授课与讨论直接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图书馆机房进行。通过软件示范、上机实习,学员们对Meta分析方法有了直观认识。中心成员本院风湿科姜林娣主任医师、肿瘤内科刘天舒主任医师,王小钦教授、应峻老师参加了授课。消化科高虹副主任医师、张宁萍主治医师,眼科袁源智副主任医师等本院一批在国外培训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青年临床专家也加入到了授课行列。
学习班期间,举办了上海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年度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山医院内科学系主任王吉耀教授特邀做报告,她切合当前形势做了科学诚信与科研不端行为的报告;复旦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赵耐青教授做了临床研究中与统计相关的问题与处理报告;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贺佳教授做了对照选择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新附属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教授做了循证实践(案例交流与促进)的报告。来自上海各大医院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的委员和临床专家的120余位代表参与了交流。
学术交流体现了上海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了示范作用,也展示了中山医院作为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培训基地为各地培养专业教师和精英人才的基础和实力,给各地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培训班通过强化方法学教学丰富了授课内容,拓展了学员视野,充分体现了“学习一种方法(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方法)、体会两门学科(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掌握三种设计(诊断试验研究与评价、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预后研究与评价)”的目的。
随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设立和不断推进,未来国家对临床研究的投入、支持和重视将越来越突出,提高临床研究质量、规范临床研究方法、促进临床研究成果应用将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又一次选择和挑战,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将在这场改革大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