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泌尿系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在附属中山医院召开

作者:钟萱摄影: 视频: 来源:中山医院发布时间:2014-02-28

日前,由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携手举办的上海市泌尿系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在本院召开。泌尿外科郭剑明主任主持会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男科委员会主任委员、泌尿外科王国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上海市多家医院的泌尿外科同仁、专家近百人参会。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潘崇贤(Pan Chong-Xian)教授应邀前来讲学,作了题为“超越精确医学——最新科技在肿瘤研究上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膀胱肿瘤耐药基因和治疗药物的研究,针对目前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药物耐药的难题,提出应用动物模型体外筛选后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从膀胱肿瘤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到特异性结合多肽的合成,再到纳米级靶向药物的产生,潘教授详细介绍了基础研究如何逐步转化到临床应用的过程。

泌尿外科陈伟主治医师、许乐博士作了肿瘤研究转化课题的汇报。陈伟主治医师总结了近年来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的研究结果,作了题为“肿瘤干细胞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肿瘤研究临床转化”的学术汇报,阐述了在研究中发现的雄激素及其受体在前列腺肿瘤干细胞(CSCs)分化和AIPC形成中的作用。该项目于2005年开始启动,已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单篇最高引用率达89次。近年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应用超生理剂量的雄激素治疗AIPC的临床实验印证了本院泌尿外科前期所作的研究,表明基础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CSCs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结合,有望在临床上判断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许乐博士介绍了“肾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分子基础”。根据肾癌患者血液中免疫细胞分型的差异判断肾癌患者的预后,此研究设计了多种检测方法和模型,并介绍了如何优化的过程。这项研究有望更早发现肾癌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具有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潜力。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科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它架起一条“Bench to Bedside and Bedside to Bench”的快速通道,正逐渐成为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新模式。本次研讨会的举行使人耳目一新,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这些新概念、新知识有助于更有效地防治泌尿系肿瘤,促进和加快泌尿外科向更高水平迈进。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