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下午,我校杰出校友、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副所长汤胜蓝教授在叶耀珍楼202报告厅为复旦学子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如何成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GIC生涯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联合主办。
汤胜蓝教授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92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99年获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公共卫生博士学位。曾出任WHO热带病研究署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研究室主任、WHO高级官员与资深顾问。现为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多个国际组织,同时他还担任利物浦热带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兼职教授。
汤教授本次讲座主要涉及四个要点:国际公务员和国际组织的定义;国际公务员的待遇、应聘条件和职业发展前景。他首先询问了大家,何为“国际公务员”?他将如今的国际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并指出,只有在联合国系统中工作的才能算是具有国际公务员的身份。接着,他又谈到为何要去这些组织工作。一方面,固然是作为国际公务员有着良好的个人待遇,不但能减免当地税收,还能得到各种优厚的津贴和福利;另一方面,在这些国际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中,还很少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从国家影响力的角度来说,也需要能有更多的中国人参与到国际事务的管理中去。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成为“国际公务员”呢?他介绍了三种途径,并重点推荐了国际公开招聘的方式。汤教授鼓励大家主动上网搜寻招聘信息,勇敢地去应聘。他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作为一名“国际公务员”所需要的素质——良好的受教育背景,优秀的语言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有实力的推荐信。他在介绍应聘的策略时,强调为了使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考虑利用暑假等空余时间,去一些国际组织做短期实习,最好是去一些非本国的发展中国家。
一个小时的讲座中,汤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时时妙语连珠,引发了同学们热烈的反响。在提问环节中,大家纷纷向汤教授发问,如:联合国的合同是终身制的吗?为什么要选择在国际组织中工作,之后又为什么选择辞职去大学?来自国务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经济学院、环境系、哲学学院、管理学院、外文学院等院系的七十余名同学参与了本次分享,同学们纷纷询问自己的专业是否可以符合国际组织的需要。面对大家的问题,汤教授一一给予了回答,并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建议。最后,本次讲座在大家的互动中愉快地结束,同学们表示,这类主题的生涯规划活动讲座使自己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