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表彰为上海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院骨科董健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列科普书”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病理科侯英勇主任医师领衔,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及本院普外科、肝外科等完成的项目“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分期分级和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董健教授课题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列科普书”获奖项目,是中山医院脊柱外科的同志们在数万例腰椎疾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以患者问题为写作导向,以患者、易感人群和健康人群为读者,用图文并茂的组织形式出版的科普读物《专家解答 腰椎间盘突出症》,该书发行后深受读者好评。而他们在科普和临床中了解百姓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后,继而又出版了升级版《专家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补充版《细说 腰椎退行性疾病》,达到了科普、临床与科研活动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是中山脊柱外科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成果的反映。《专家解答 腰椎间盘突出症》至今已重印12次,累计发行65,000册。三本系列书编校和印刷质量优秀,累计印刷15次,发行80,000册。平均每年印刷2次,在诸多同类科普书籍中重印版次及销售量均排名第一。其繁体字版更是在台湾出版。同时,该项目率先以此系列书为基础,结合社区普及、基层医院示范、权威媒体及网络新媒体等宣教和临床科研,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大型科普项目。该项目为腰突症一级预防提供了蓝本,缓解了目前尤为紧张的医患矛盾,老百姓反响热烈,受众达百万人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符合国家科普发展战略方向,对医学科普工作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侯英勇主任医师等完成的项目“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分期分级和临床应用”巧妙地建立了基于12项临床病理指标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方法,发现了GIST恶性程度的规律,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依据恶性指标数对GIST进行分级和分期的方法。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率/患病率约1.46~12.9/100,000,是人类认识最晚的肿瘤之一,但却是分子靶向治疗最成功的实体瘤。1998年以前GIST一直与平滑肌肿瘤混为一种肿瘤,该项目的研究发现对GIST病理诊断、分期分级、尤其是GIST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并已前瞻性地应用于本院病理科,指导GIST的诊断和治疗(约300例/年)、全国各地的会诊患者(约100~200例/年)、我院腹部软组织MDT讨论会(18次/年),研究结果促进越来越多的GIST患者获得恰当的诊断,有效协助临床医生开展GIST的个体化治疗,实现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节约费用、避免无效治疗的医学理念。课题组多次参与制定“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撰写《胃肠道间质瘤》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