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下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2014校庆报告会暨复旦公共经济与政策论坛第57期在经济学院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创新基地联合举办。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孙琳老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培训部副主任徐晔老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副教授王弟海老师等三位公共经济领域专家依次发表主题演讲。整场论坛由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系主任张中祥教授担任主持。
孙琳老师首先做题为《政府会计记账基础选择与政府绩效提升及其路径选择》的报告。孙琳老师的报告的出发点是出于摸清政府家底的考虑、更多地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政府会计,刻画了政府会计的6个绩效,并且阐明了中国政府会计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接下来孙老师报告中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化国家都相继在21世纪初做会计记账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所以她使用记账基础有过改变的33个国家的数据,做了一个验证权责发生制与政府绩效提高之间关系的两阶段(2004年和2009年分界点)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权责发生制与政府绩效提高并没有假设中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孙老师以俄罗斯的政府会计发展为例,介绍国际上政府会计发展较好的国家的做法,试图为我国接下来的政府会计发展提供改革思路。孙老师的报告结论是政府会计改革不单纯是独立的技术尝试,而是构建政府和将政府作用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相结合的一部分。需扩展政府会计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以建立与绩效预算制度、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衔接机制。采用修正权责发生制为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改革方向的政府会计,有利于完整反映公共财政资金的运营情况,揭示潜在的财政风险,有效避免财政危机。设计良好的科目表能够更加便于对预算、账户和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数据进行组织,还可以作为政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框架。
接下来,徐晔老师做题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测算》,这是徐晔老师在其对课税模式研究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报告中介绍了三种测算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方法,分别为1.承受能力标准法;2.税收收入能力估测法;3.个人收入分布函数法,这三种测算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方法依次由粗到细。在第一种方法测算中分别使用①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②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收入比重,③个人所得税占GDP比重等三种指标,在使用每个指标测算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时,以可获得数据的部分OECD国家2000年至2012年的测算指标的平均值为参考依据,倒推算出我国各个年份的个人所得税流失率。在第一种方法测算下,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率很高,在40%-60%左右,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测算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率相对较低,一般不高过40%,且在个人所得税税改实施的年份流失率有所下降。
随后,王弟海老师做题为《健康支出和教育支出对产出水平有影响吗: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的报告。首先,王老师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了代表教育支出和健康支出的变量,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推导过程,推出了一个经济均衡状态下教育支出和健康支出的均衡解。接下来,王老师使用1971-2005年间13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每5年数据做一个平均,应用包括GMM模型在内的多种模型,研究了健康支出对GDP的影响。最后,王老师报告了实证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健康投资占GDP的比重越高,整个国家的总体产出水平越大,因此,健康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了各个国家之间健康投资和健康状态的差距,同时,不同国家之间健康投资水平之间的差距反过来也导致各国产出水平进一步扩大;在政府进行有关健康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健康对人们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应该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健康公共支出的大小和结构。
最后,张中祥教授对此论坛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对三位报告的老师再次表示感谢。整个论坛开展过程中,同学和老师很受话题的吸引,积极互动交换想法。下午四点,本次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