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吸引了来自中国、匈牙利、德国、法国、意大利五国20多所高校的56位优秀青年代表齐聚匈牙利布达佩斯?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共同探讨了哪些具有世界性议题的话题呢?
7月11日,首届全球治理中欧青年对话(China-Europe Youth Dialogue on Global Governance)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正是这场以“变局时代的共识与合作”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来自中、匈、德、法、意五国20多所高校的56位优秀青年代表。在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重要时刻,这些年轻人齐聚一堂,共话全球治理的未来。
活动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和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匈中青年友好协会协办。中国代表主要来自荣昶学者项目,其他国家的代表则通过高校推荐和公开招募加入。值得一提的是,该对话将成为“荣昶学者全球训练营”的年度重头戏,未来将在欧洲持续举办。
活动前夕,王毅外长在7月2日的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特别强调,作为世界两大重要力量,中欧应加强交往,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这番掷地有声的论述,为青年对话指明了方向,也让与会代表们对讨论更加充满期待。
面对面碰撞思想火花:中欧青年交流现场直击
在短短一个下午的智慧碰撞中,来自五国的56位青年才俊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全球治理头脑风暴”。从全球安全到经贸合作,从人工智能治理到绿色转型,这群年轻人用敏锐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对这些国际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从金砖峰会到G20,新兴经济体不再甘当配角。作为中国青年,我们的全球观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真正实质性的平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四年级本科生、“荣昶学者”张心妍表示,中欧作为重要利益攸关方,应该将所有呼吁平等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为包容的方向革新。
“真正的安全不是筑墙自保,而是共建共享。”匈牙利欧亚中心研究员Angelina Nag在安全议题讨论中发言,她指出,“青年一代应当成为中欧安全对话的桥梁,既要传承欧洲传统的集体安全理念,又要汲取中国‘以和为贵’的智慧,在数字安全、气候安全等新兴领域探索合作新模式。”
谈到经贸,来自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亚洲研究硕士生Matilde Giugni提出中欧在新能源、基建等领域的产业具有深度互补性,合作前景广泛。“我们本质上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关系……在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要强化标准协同”。
“我们对AI的规制不该出于恐惧,而是出于对AI发展的远见。”谈及人工智能治理的紧迫性,来自法国、正就读巴黎政治学院与复旦大学外交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的Juliette Gasner-Pettinotti呼吁,“要构建公平包容的全球人工智能体系,必须通过公平公正的多边合作平台立即行动。”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胡浩歌非常关注中欧在绿色转型方面的举措。他强调青年是关键行动者,“中国的‘双碳目标’与欧盟的‘绿色协议’是驱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双引擎。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就是通过跨国对话凝聚共识,通过绿色创业将政策转化为现实。”
大家一致认为,青年应当成为“理解的桥梁”和“合作的纽带”,通过深化交流与务实协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欧青年眼中的跨文化对话意义
“我们都在努力成为理解的桥梁,”张心妍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我们,开展对话不仅是为了交流,更是在为‘异’中求‘同’奠定基础。”
Matilde Giugni则分享了意外收获,“原本以为这是一场简单的中欧对话,但与法、德、匈等国代表交流后,我惊讶地发现欧洲内部的多元性。中国代表的加入让讨论维度更加丰富,这不仅改变了我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更让我重新思考‘欧洲’的定义。”
9月即将来复旦继续双学位项目学习的Juliette Gasner-Pettinotti充满期待,“中国学生在全球治理议题上展现的独特视角令人印象深刻,这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复旦求学之旅更加向往。”
全球治理的未来,呼唤更多具备跨文化理解力与全球视野的青年使者。青年代表们将以布达佩斯为新的起点,持续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在世界舞台上用行动书写“心系人类命运、力行天下大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