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复旦学子的军旅心声,聆听最动人的青春告白

作者:章佩林摄影: 视频: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8-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到来之际,16位曾在或正在部队服役的复旦学子用真挚笔触,写下从校园到练兵场的蜕变。从雪域高原、深山阵地到碧海蓝天,这群复旦兵将青春热血融入强军梦想,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让我们透过他们的军旅心声,聆听最动人的青春告白。

最难忘的坚守时刻

初到高原那阵子,氧气瓶是睡前必需品,玻璃杯配维生素片成了每日标配。每走十步就要喘上好几口气,经过漫长的适应期才逐渐习惯。耳边最常听到的叮嘱,是让我们把自己当作八十岁的老人,凡事都不能逞强。但在这条神圣的边境线上,每个人的脸颊都被凛冽寒风吹得通红,十斤重的药箱压得肩膀生疼,冰碴钻进裤脚,雪水浸湿鞋头。深夜起床在哨楼里冻得发颤,只能仰望星空思念着家乡的温暖。

如今,在这片雪域高原扎根近一年,我早已习惯在零下三十度的雪地里摸爬滚打。手指冻得不听使唤时,就放在腋下捂捂接着训练,再没喊过一声疼。我将青春的热血挥洒在这片热土上,相信铿锵玫瑰终将绽放绚丽光芒。

其实我知道,是这片土地教会我:褪去娇气,才懂得责任的重量;熬过风雪,方知坚守的滚烫。站在界碑旁,望着猎猎飘扬的军旗,终于明白——从大学生到军人,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热望。这身军装,早把我的青春熨帖成雪山的模样。

从繁华都市来到广袤群山,第一次踏上祖国边界线的那一刻,我就被这片壮美土地深深吸引。巡山路上危险重重:暴雨后的山体滑坡,潜伏的毒虫毒蛇、携带打猎武器的境外边民……但当亲手为界碑描红时,这一切都变得值得。前辈们将这片热土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守护好。

哨所站岗的日日夜夜,边境线上的每一次巡逻,虽已成为过去时,但已在我生命中深深烙印着。汗水与露水浸润过的筋骨中,已悄然长出顽强的根系。无论未来去往何方,我的血脉里都会奔涌着南国边境的潮热与浓绿。

在军旅生涯中,我历经多个岗位的历练,但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哨位上的坚守、跑道上的拼搏和单杠上的坚持。这两年我最难忘的是实弹射击训练,从射击地线向靶位跃进,在群山环绕的射击场中扣动扳机,令人心潮澎湃。当真正直面一线战位的职责使命时,所有的理想都化作了具体的行动,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信念。

当奔跑的身影与父亲的军旅轨迹重合,当五星红旗在营区楼前冉冉升起,当嘉奖喜报寄回家中……军营生活的苦与累、血与汗,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岁重塑自我,也让我意识到,我的青春也可以像父亲那样,用满腔热血为祖国奉献。军强国安,泱泱华夏,无论在军营内外,我们都是祖国的脊梁。今天,我以这身戎装,祝愿祖国山河无恙。

在与战友们坚守高原的日日夜夜里,我读懂了军人眼中的“风花雪月”——那是“铁马秋风”下的战备巡逻,“战地黄花”中的坚守身影,“楼船夜雪”里的岗哨挺立,“边关冷月”下的忠诚守望。

怀揣“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壮志参军,一年半的边防岁月里,我深刻体会到: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不仅在戈壁滩的阵地上,更在人生的每一个战场。如今重返校园,我将继续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公卫领域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他们在部队的拿手活

“守大山就是守江山,守洞门就是守国门。”这是我两年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工程兵,不分昼夜,无论风雨寒暑,365天都驻守在深山中,默默守护好国防工程。在最美好的年华,将青春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

两年间,我担任过警卫兵、文书,参与过站哨巡逻、文书处理、新闻宣传等工作。军营生活没有那么多枪林弹雨,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比起专业技能,更大的收获是磨砺了心性,锻炼了意志,有了更多底气来直面未来的困难挑战。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每日同吃同住同训练结下的情谊,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如今回到校园,每每回想起或聊到火热军营中的生活,曾经的“苦日子”都变成了难忘的回忆,非常感谢部队的培养,让我对“家国情怀”“奉献社会”等高大而抽象的字眼有了具象和深刻的理解。

退伍近一年,军旅时光依然令我魂牵梦萦。新兵连的摸爬滚打,烈日下的站军姿,寒风中的刺杀训练,泥地里的扑腾战术,三公里后仰望昌平的蓝天时刻……这些让我体魄更加强健,心态更加谦逊。

下连后,来到雨水丰沛的成都,工作上有领导督促,生活中有班长教诲,寂寥的夜哨也有同年兵相伴,战友情谊逐渐升温。我发挥专业特长,在《解放军生活》《战略支援报》等军媒上发表稿件十余篇,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和嘉奖荣誉。回过头看,军旅生涯有过恐惧、苦闷和迷茫,但从不后悔,也更加明白军人的艰辛和不易:他们融入大山,像大山一样沉默、像大山一样忠诚、像大山一样可靠。

服役期间,我参与执勤任务百余次,用脚步丈量了防区的每个角落。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摄影,负责连队的宣传工作,在新疆军区、南疆军区、阿克苏军分区等各级政工网上发表了多篇新闻稿件。

新兵下连后,我主动在每日的体能训练和公差勤务中,带领他们熟悉连队生活,使新同志快速卸下心理负担,融入紧张的边防战备生活。两年风雪历练,我从一名新兵成长为连队骨干,是校枪手、是通讯兵、是宣传委员,也是炊事员,并有幸获评“四有”优秀士兵。

新兵连的那些事儿

转眼入伍已经快一年半了,回想新兵连犹如昨日:夜色中雷打不动的体能加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早上爬战术,爬了一身泥,汗水浸湿衣服,中午晒干,下午再重新来过一遍,还有在沙地里奔跑卧倒摩擦磕碰出的伤口。

在现在单位将近一年多,日常勤务已没有新训时那般艰苦,大多数时间都在为单位做各项日常工作。记得盛夏时,烈日炙烤下不出半小时就汗透衣衫,口干舌燥;严冬里,寒风刺骨中双手很快就失去知觉,不得动弹。但正是这样的历练,让我见证了军人特有的成长——

我见过桀骜不驯的新兵蜕变为独当一面的班长,见过事不关己的年轻人成长为冲锋在前的勇士。军人似乎就是有一种蜕变的力量。拥有这份力量,我们能够一次次整装出发,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坚守。

转眼入伍将满一年,这一年里有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也有战友间的欢声笑语。从立志报国的复旦学子到真正的武警战士,每当我看到身后守护的万家灯火,心中就不由得升腾起无限骄傲。从校园到一线战场,从叠不好被子、走不好队列、拉不上单杠到完成各项任务,关关难过关关过,蜕变的不只是体魄,更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征途万里风正劲,转首关河气象新,我将继续把青春热血奉献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初入军营时,高温酷暑、严苛训练、整理内务的“兵之初”生活,曾让我感到迷茫。但正是这日复一日的训练悄然改变了我。海风吹散了娇气,浪花锻造了坚韧。两年时间让我明白:纪律是基石,汗水是忠诚的印记。这片深蓝教会我担当,让我懂得,肩上扛的是万里海疆的安宁,身后护的是万家灯火的安康。这段军旅生涯,赋予了我青春最硬核的荣光。

我用两年的军旅生涯换来一颗坚定而富有责任感的强大内心,这是我做出的选择。两年时间,从新兵连的稚嫩到历经身躯与精神的双重磨练,最终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山河。”今天,那些同声共唱《祖国不会忘记》的声音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将保家卫国的豪情永远镌刻在我的骨髓之中。

收获的战友情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这句话完美诠释了我的两年军旅生涯。正步训练的酸痛、长跑时的力竭、俯卧撑时滴下的汗水;值班站哨、营区维护、物资运输……这些场景历历在目。但更难忘的是战友的扶持、班长的鼓励,是跑不动时推我向前的手,是受伤时捎来的药品,是出任务时一声坚决的“我来!”。“无名不无为”是我们的座右铭,“苦干不苦熬”是我们向大山许下的诺言,我们以认真对待平凡,用青春唱一首祖国不会忘记的歌。

两年时光忽闪而过,那些艰苦而美好的日子留在了昨天。和战友跑步时的互相鼓励,训练时的挥汗如雨,受到认可与赞扬时的激动心情,站岗时独享的星空回望过去,军营里承载了我太多的成长与感动,是我最珍贵的财富。

于我而言,部队是一个让我了解自己、历练自己的平台,尤其是遇到的战友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也看到了自己。记得新兵连时一位前辈说过,“不要把自己当成金子,要把自己当成一颗平凡的土豆,种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这句话让我受益终生。

退伍已两年有余,但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在高原上,我见过清晨的霜雪,也守过深夜的岗哨;经历过缺氧的考验,也感受过战友间最纯粹的情谊。那些执勤站岗的岁月、训练场上的汗水、连队里的欢声笑语,都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感谢部队教会我坚持和成长,让我真正懂得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建军节,我们一起向军人致敬!

制图:段瑞怀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