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清晨,升旗仪式在四校区同步举行。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护卫队用简朴而热烈的方式为百廿复旦献上最诚挚的贺礼。
“当天第一件事就是升旗,国旗护卫队可能是整个学校起得最早的。升旗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们以孩子的身份告诉学校——我们在这里被养得很好,正在茁壮成长。”国旗护卫队成员、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2024级本科生安家僖说。
校庆日是我们的生日
2015年10月,学校从武警班择优选拔学生,成立武警国防生国旗护卫方队,负责开学典礼、军训、校庆等各类大型活动的升旗任务。
2018年4月,校学生会联合校团委、驻复旦武警选培办、校武装部面向全校学生招募校国旗护卫队成员。5月27日,在113周年校庆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这支由17名男生、14名女生组成的队伍,既有10名武警班学员延续传统,更有21名普通本科生注入新鲜血液。自此,5月27日对于国旗护卫队来说具有双重意义,不仅是校庆,也是队庆。
“每年校庆对我们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它是复旦的生日,也是我们的生日。”基础医学院21级本科生孟禹舟说。今年是她第三次作为国护队队员参加校庆升旗仪式。谈起国护队,孟禹舟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是“责任”和“荣誉”。作为国护队队员,平时每一次训练中的踢腿、摆臂、踏步,都是为了以“最好的精神面貌给自己一个答卷,给复旦一个答卷”。
自成立以来,校国旗护卫队以护卫国旗为使命,一代代青春的身影生长在复旦的晨曦里,出现在国庆、校庆、开学典礼、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活动的出旗任务中。
今年的校庆升旗仪式对国护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次于校庆日在复旦大学四个校区同步升旗。“这是一次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口腔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汉博说。
升旗任务的标准配置,是一名升旗手、两名护旗手组成的“旗组”和一名刀手站在队伍最前,后面则是两人一排的队列。此次四校区同步升旗,“每个校区要确保至少一个旗组,队列如果想要有气势,长度也有要求。”外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孜越说:“邯郸校区主会场至少需要16个人。”这对国护队队员的人数规模和训练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旗护卫队现任队长、核科学与技术系2021级本科生徐一鸣说,“我们要在老队员里筛选一批能够成为旗手和刀手的人,训练也必须要求更高,每一个细节都要把握得更细。”
共同把事情做好
国护队在每个学期初招新。
百廿校庆升旗仪式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在学期初招新的基础上,国护队在4月中旬采用“临时任务”的形式紧急招募17名新队员。从4月26日开始,除了每周六下午四个小时的常规训练以外,队员们还会在每周三晚上进行两小时的加训。最终共有34名新老队员在四校区圆满完成了校庆升旗仪式任务。
新队员中,有6名是退伍军人,“我看到校庆升旗招募推送时,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曾于2020-2022年在战略支援部队服役的2022级硕士生陈建华说。今年是陈建华在复旦的最后一年。在毕业之际重新穿上军装,仿佛回到新兵连,与五年前的自己对话。对他来说,这次任务充满了仪式感。
光荣和艰巨
一次圆满出旗的背后,是每周的挥汗如雨;一名合格旗手的英姿,承载着经年累月的汗水淬炼。
国护队半军事化的管理让队员们印象深刻。在这里,训练纪律严格,标准与部队十分接近。纪律的严格,带来的是队员们极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
2024年5月,时任队长的李汉博首次带领队员们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用整齐的动作、昂扬的姿态,展示复旦学子的精神风貌。
“首秀”荣获东部赛区升旗展示一等奖,队列动作二等奖。李汉博说,“之后,我们受邀参加11月国防科技大学组织的‘风采杯’仪仗标兵大赛,收获了仪仗丙组一等奖和精神文明奖。”
文/崔紫涵 蒋毓敏 赵鲁哲 叶浩丹